[中國.江蘇.南京] 市區導覽行程:南京博物院、秦淮河畔、中華門瓮城、老門東



南京博物院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簡稱南院或南博,其前身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國創建最早的博物館、中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



南京博物院擁有各類藏品432768件(套),珍貴文物371032件(套),珍貴文物數量居中國第二,僅次於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上至舊石器時代,下迄當代;既有全國性的,又有地域性的;既有宮廷傳世品,又有考古發掘品,還有一部分來源於社會徵集及捐贈,均為歷朝歷代的珍品佳作和備受國內外學術界矚目的珍品。



青銅、玉石、陶瓷、金銀器皿、竹木牙角、漆器、絲織刺繡、書畫、印璽、碑刻造像等所有文物品類一應俱有,每一品種又自成歷史系列,是數千年中華文明歷史發展最為直接的見證。



西漢的金縷玉衣,這件金縷玉衣共用玉1203片,金絲2567克,墓主人為中山懷王劉修,死於公元前55年。



這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於是1960年4月在江蘇省南京市西善橋宮山南朝墓葬出土;該磚畫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墓葬中常見的大型磚印拼鑲壁畫題材,被使用於高級別規格墓葬中。在江蘇的南京宮山、丹陽胡橋等地均有出土。



清朝時期的正面琺琅背面黑漆描金大座屏黑漆描金龍紋山水紋寶座



博物館的最後,還有仿90年代初的造景,彷彿走在清末明初的時代,十分有趣。



博物館的裡還有戲台,有時還會有表演,戲臺前滿滿都是遊客,而我因為找不到位置,就只在這站一回便離開了。



在參觀完南京博物館之後,我便來到秦淮河畔,秦淮河古稱龍藏浦、直到唐代詩人杜牧作《泊秦淮》之後才被廣泛稱為「秦淮河」。自此時起「秦淮」也被不少人誤傳誤認為是秦、漢之時的「淮水」,但是秦、漢時代絕大部分可信度較高的古籍中所提到的淮水毫無疑問的都是指向當今的淮河,而不太可能是秦淮,儘管如此,這一獨特的名稱也因夾雜著一份雅致詩意而仍舊保留至今。



夫子廟即為孔廟,本是中國紀念孔子、供後人祭祀孔子的廟宇式建築,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成為藉以宣傳儒家思想的廟宇。



烏衣巷始於三國孫吳時,以吳駐軍身著黑色制服,俗稱烏衣營而得名。東晉大臣王導、謝安,書聖王義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謝胱等大家曾居此。



唐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名詩使烏衣巷聲譽日隆、馳名遐邇。然明清以來,其位置眾說紛紜;今之烏衣巷或為古之一部分。「烏衣晚照」和「來燕名堂」分別為明清金陵勝景之一。



秦狀元府
秦大士,字魯一,又字澗泉,號秋田老人。生於公元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卒於公元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享年63歲。他10歲能作八股文,少年時就已是聞名遐邇的書法家,揚州鹽官聘他任幕僚,他去揚州後聽從別人的勸告,又回南京讀書,考入縣學,當上秀才。接著去鐘山書院學習,成績名列第一。23歲時在江南貢院考中舉人。38歲進京趕考,在皇太后60聖誕的萬壽恩科,大魁天下,被點為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任順天鄉試同考官,接著擔任咸安宮官學、景山官學總裁。乾隆24年任順天武鄉試副主考官,先後奉乾隆之命去北岳恆山等處祭告天地。乾隆25年升為侍講學士,教皇子讀書。乾隆27年外放福建主考官。乾隆28年,49歲的秦大士退休。曾應聘主持龍城書院、芝陽書院的教學。後來閉門不出,在家隱居後代。有文集《秦狀元稿》、詩集《蓬萊山樵集》、《抹雲樓集》及書法、繪畫作品。



今日的秦淮河畔,就是一個觀光發展成熟,到處都是充滿商業氣息的地方,而到晚上時,這裡更是燈光絢爛、歌舞升平的地方,相當熱鬧。



中華門,明稱聚寶門,公元1931年改用今名。此門東西寬118.5公尺,南北長128公尺, 佔地面積15168平方公尺。中華門有三座瓮城,四道券門貫通。各門均有可上下啟動的千金閘和雙扇木門。整個瓮城有藏兵洞二十七個,可藏兵三千,兩側有坡道礓礤,可騎馬登城。
中華門經歷了六百多年風雨滄桑,保存基本完好,它設計巧妙,別具匠心。在我國城垣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代的南京城垣,是明太祖朱元璋聽取謀士朱升關於“高築牆”的建議, 自公元1366年至1386年興建的。公元1368年,朱元璋即帝位,定都南京。都城沿用南唐都城的南面和西面城牆,擴建東、北兩面城牆,周長35.276公里。城牆共有十三個城門,規模巨大,氣勢雄偉,為我國第一大城。



明代南京城牆,由宮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及各垣的護城河組成。現存南京城牆為明南京京城城牆。
公元1366年至1393年,朱元璋先後徵派全國百萬餘眾大規模營造南京城池。南京城牆蜿蜒盤桓35.267公里,規制恢弘,被稱之“高堅甲於海內”。歷經600餘年滄桑,南京城牆遺存地段,仍不失當年的雄姿。



聚寶盆埋藏遺址
大明建城之初,財力匱乏,民生凋敝。帝與群臣議於大南門之財位地痿聚寶盆,以祈國運財運。時曾建塔志存。今圮。



礌石是明朝時期防守城門的主要兵器之一,是用青石鑿成的大小不一的圓石。



中華門經歷了六百多年風雨滄桑,除木結構(鏑樓、絞閘樓、雙扇木門)毀壞和磚石結構個別地方有開裂現象外,保存基本完好。它宏大的規模,巍峨的雄姿,為世所罕見。從建築角度看,其工程宏偉,結構複雜,設計巧妙別具匠心,在我國城垣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從軍事角度看,工事堅固,適宜攻守,是研究古代軍事史的實物資料。



明代南京城牆磚文,是明代南京城牆一大特點。它是中國現存的一組規模最大的磚文群,在中國古代磚文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明代南京城牆磚文的價值,除了可提供城磚燒造產地之外,還蘊涵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大都不見諸於典籍。諸如:洪武年間朝廷委派各地官吏為確保城磚燒造質量而施行的責任制、明初農村基層組織的變化過程、各地製磚工藝和製磚泥土樣本、姓氏文化、漢字簡化字、民間書法和篆刻藝術等多元文化信息,這些城磚銘文可以彌補史料的遺缺。這不僅是一座「活」的明初資料庫,也為世界城垣建造史上所獨有。



老門東是南京老城南地區的古地名,位於南京夫子廟箍桶巷南側一帶。歷史上的老城南是南京商業及居住最發達的地區,如今按照傳統樣式復建傳統中式木質建築、馬頭牆,集中展示傳統文化,再現老城南原貌。 



小吃街匯聚了蔣有記、雞鳴湯包等老字號,還有藍老大糖藕粥、徐家鴨子、司記豆腐腦等讓吃貨流口水的南京美食,每每拐個彎就能看到大排長龍的隊伍,就等著在這裡吃上最地道的小吃。



除了吃吃喝喝之外,這裡的小巷弄還十分適合拍照,時不時地就能看到有穿著漢服的帥哥美女,找著角度就在街拍,而我也就慢慢的走在這老街道上,想像著當初古時的老南京風光,雖然沒參與過南京曾經的歷史,但卻有幸地來到此地,見證曾經的遺跡。



✤本文收錄在兩萬五千公里的回鄉之旅 走海陸從倫敦到臺灣系列文章
✤文章收錄目錄:環遊世界 - 亞洲之旅 / 東亞地區 / 中國大陸 Chin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