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 北京城景點巡禮:雍和宫/孔廟/國子監/鼓樓/煙袋斜街/什剎海/恭王府

北京(Bej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也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曾為遼、金、元、明、清五朝帝都。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從此成為新中國的首都。



第一站來到的是雍和宮,這裡是北京地區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始建於康熙三十三年(公元一六九四年)。原為清代雍正皇帝即位前的府邸,雍正三年(公元一七二五年)改為行宮。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改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



雍和宮寺院是由三座精緻的牌坊和雍和門、雍和宮、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綏成殿六進宏偉大殿和七進院落組成。兩側建有戒台樓、班禪樓、西配殿、東配殿及『四學殿』(講經殿、密宗殿、時輪殿、藥師殿)。整個建築佈局完整,巍峨壯觀,兼具滿、漢、藏、蒙民族特色。



遠遠就看到正殿前煙霧繚繞的,香火鼎盛,還有不少信徒虔誠的跪拜著。



各殿內供有眾多的佛像、唐卡,宮內存有大量歷史文物。其中有被稱為『木雕三絕』的紫檀木五百羅漢山,金絲楠木佛龕和十八公尺高的白檀木大佛。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給予這座古寺高度重視,多次撥款進行修繕,政府領導人也多次視察。一九六一年雍和宮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年動亂期間,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雍和宮得以保護。一九八一年雍和宮正式對外開放。



從雍和宮往西走一些,沒多遠就是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沿著紅牆走,有種穿越時空的歷史感,處處都是令人懷舊的氣息。



北京孔廟,又名「先師廟」,為中國古代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場所。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年),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面積2.2萬平方公尺,明永樂九年(1411年)重建。



北京孔廟內有198塊進士題名碑,不僅紀錄了五萬多名進士,更承載了元、明、清三代無數學子的金榜題名夢。一旦高中進士,如魚躍龍門,從此步入仕途,登上歷史舞台,個人的畫卷就此展開,歷史將在新科進士手中續寫:保衛北京的于謙,“必學”領袖王陽明,戲劇大師湯顯祖,實施改革的張居正,大詞人納蘭性德,風流才子紀曉嵐,三代帝師翁同龢……石碑因文字而留存,文字因人物而生動,進士提名碑因51624名進士而聞名天下、彪炳史冊!



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後世尊為聖人、文宣王、大成至聖文宣王,萬世師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孔子以詩、書、禮、樂教授學生,追隨弟子達三千餘人,其中學業優秀者達七十二人,被譽為孔門七十二賢,他們是孔子思想和學說的堅定追隨者和實踐者,也是儒學的積極傳播者。 



孔子加號碑
元大德十一年(1307),元武宗特詔命孔子加謚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元順帝至元二年(1336)刻石立碑。



有不少備考學生來這邊拜一下孔子,只為祈求考試順利,也有不少家長帶著小朋友來這裡,希望小朋友求學之路能夠順順利利。



孔廟的隔壁就是國子監,這裡是中國古代的國家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又被稱為『太學』、『國學』。 
作為國家教育管理機構,國子監所確立的管理制度和教學方法,對全國各級各類學校都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它所刊刻頒發的許多儒家經典、文史書籍,起到了統一全國教材和傳承中華文明的作用。國子監的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系統,在世界古代教育史上都佔有獨特的地位。 



作為最高學府,國子監為中國各民族培養出了大批人才,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歷代各級政府,保證了權力機構的文化層次和活力。國子監還廣泛接受外國留學生入學,在傳播中華文明方面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北京國子監歷經元、明、清三代,是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學府(中央大學)舊址。在這裡恢復展示的內容主要是清代國子監的歷史風貌,希望能為中外人士打開一扇了解中國古代高等教育的窗口。



一群小朋友來國子監參觀體驗一下小小古代學生,充滿歷史教育意義的戶外教學,感覺就很有趣。



率性堂是國子監的高級班,有助教和學正兩位老師,學生恭敬站立在老師身側,向老師請教問題。如果學生對老師的講授有所質疑,為表示尊敬,學生則要跪在老師面前提出疑問。



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以弘揚國學文化和傳承古聖先賢精神遺產為己任,今闢出崇聖祠外空隙之地,設立孔門七十二賢瓷版畫廊,安放玉雕孔子聖像,打造國學文化新景觀,供人瞻謁品讀。



在前往下個景點的路上看到了鼓樓,這是古代城市的報時台。清代划每夜為五節,每節為兩小時,晚7時至9時(戌時)曰定更(又稱起更或初更);9時至11時(亥時)曰二更;11時至此次01時(子時)曰三更;1時至3時(丑時)曰四更;3時至5時(寅)曰五更;五時(申末卯初)曰亮更,即天明之意。定更及亮更,皆先擊鼓,後撞鐘。而二更至五更則只撞鐘不擊鼓。



煙袋斜街長232公尺,清《乾隆京城全圖》記作鼓樓斜街,《光緒順天府志》記為煙袋斜街,清末主要經營煙具,裝裱字畫和古玩玉器。該街具有深厚的市井風情和濃郁的老北京特色。2007年,西城區人民政府對該街進行保護性修繕,北京市商務局命名為煙袋斜街特色商業街。 



這裡是一條購物的步行街,店裡面賣的東西就不用說了,貴森森~
一同旅行的朋友買了一雙筷子一百多人民幣,嚇得我下巴都收不住⋯⋯



什剎海位於北京內城西北部,總面積323公頃,是京城內老北京風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什剎海景區風光秀麗,由前海、後海、西海及沿岸名勝古蹟組成,被譽為“北方的水鄉”,是古都之源、文化之源,是民俗休閒、感受歷史、享受時尚的勝地。



湖邊景色真的不錯,還有畫舫在湖上,有種回到古代的感覺,不愧是北京名勝之地。



我沿著什剎海公園走,準備去參觀恭王府。



恭王府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是現存清代王府中唯一保留原有建制,未經大規模拆改破壞的一座。其歷代主人和使用者中,有乾隆朝大學士和坤、晚清政壇風雲人物恭親王奕訢,民國年間教會創辦的輔仁大學等。新中國成立後,曾先後作為北京藝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音樂學院等單位的教學和辦公場所。 



從乾隆朝的和坤宅第,到嘉慶、道光朝的慶郡王府,再到咸豐以後歷經四朝的恭親王府,這座建築見證了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的鼎盛,以及一步步走向衰敗直至滅亡的全過程。其歷代主人的興衰更迭,與清朝的政治發展、權力鬥爭息息相關。尤其權傾一時的大學士和坤、三朝重臣恭親王奕訢,更是各自時代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因此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之說。





恭王府佔地面積有6.11公頃,府內還有大片的後花園、湖泊,以及眾多的建築群,可見古代高官的居住生活能有多們奢華,想想以現在北京的房價,要能有這片地、還能蓋這片建築,得多有錢。



走了一整天的北京行程,感覺雙腿都要廢了,但卻今天行程感到十分滿足,畢竟走過那麼多歷史遺跡,感受下古代帝都的氛圍,想想都覺得值了😌



✤本文收錄在兩萬五千公里的回鄉之旅 走海陸從倫敦到臺灣系列文章
✤文章收錄目錄:環遊世界 - 亞洲之旅 / 東亞地區 / 中國大陸 Chin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