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河北.秦皇島]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古城/山西鹽商-王家大院/海中長城-老龍頭

山海關被譽爲天下第一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是明代萬里長城東部的一個重要關隘。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將軍徐達在這裏設山海衛,徐達見這一帶枕山襟海,實遼薊咽喉,乃移關於此,連引長城爲城之址,次年十二月築起了山海衛城。因它位於山海之間,衛叫山海衛,關則叫山海關。



從哈爾濱前往北京的路上,剛好遇上大陸國慶日十一黃金週,在這人潮擁擠的時刻,我不想現在就進京,於是臨時決定在山海關停一站,本以為這個地方應該會蠻冷門的,結果這個也是被長假人潮擠得滿滿的。



進到山海關古城裡,為了上城樓,硬是跟著人潮排隊等買票,結果被好幾個大媽大叔們插隊,氣得直翻白眼。

山海關的門票分為以下幾種:
天下第一關門票價格為40人民幣
一關.古城體驗遊價格50人民幣,包含天下第一關、鐘鼓樓、王家大院等三個景點。
山海關景區聯票價格120人民幣,,包含天下第一關、鐘鼓樓、望洋樓、迎恩樓、王家大院和老龍頭六個景點和觀光車。



好不容易買到票了,直接上城牆去~山海關城牆高11.6公尺,厚10餘公尺,周長4.8公里,城牆頂部寬約12-15公尺,是座相當結實且穩固的城牆,確實做到抵禦外敵,保護城內居民的作用。



靖邊樓為明初徐達建關時所建,是山海關城東南角樓。明成化、萬曆年間曾維修,清雍正年間改為魁星樓。1933年1月,在「榆關事變」中被日軍炮火炸毀。現靖邊樓為1986年按明代原貌復健,樓高13.47公尺,平面呈曲尺形,九脊歇山重檐頂,雙層磚木結構。



因為今天天氣好,也沒霧霾,所以走在城牆上,遠遠還能看到遠處的角山山巒,仔細看還能看到角山長城,延綿不斷,十分壯闊。



城牆內的老城區,大部分的建築都已經翻新拉皮過,所以建築少了些滄桑感,但還看得出有些是民居,還有生活的痕跡。



臨閣樓建於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是拱衛山海關城的防禦性建築。清以後逐漸廢棄。一九八六年重新修復。修復後的臨閣樓座落於長方形成台之上。建築面積119.52平方公尺,樓高10.22公尺,為五脊單檐歇山頂,磚木結構。



當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所在地,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站在匾額前感概往昔的崢嶸歲月、戰火連天。



整個城牆走下來太長了,於是我在天下第一關之後就下城牆。
因山海關城牆在經歷了多次戰亂,早已殘破不堪,現今看到的城牆是重新修建後的,然後因爲剛好我去的時候是大陸的國慶日,所以牆上還放著兩幅大大的國旗。



山海關套票裡的另一個景點-鐘鼓樓,這個位在古城中間,是山海關古城的標誌性建築物。據史料記載,鐘鼓樓為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將軍徐達修築長城、興建關城時所建,位於城中,高二丈七尺,方五丈,為四孔穿心結構。上建文昌殿,樓中鐘鼓的安放位置是左鐘右鼓,上建有鐘鼓亭。明代成化七年重修,萬曆十三年重建,三十九年改建,去其上層。清代又歷經三次重修。



從鐘鼓樓上俯瞰古城步行街,以及遠處的角山。



雖然城牆上觀光客蠻多的,但步行街上的人不是很多,這裡還有一家很有名的小吃叫「四條包子」,走過去時看到很多人排隊用餐,但網上評論說食物味道並不推薦,看來在這裡「排隊美食」不等於好吃。



為了找到王家大院這個景點,在老城區裡轉來轉去就是找不到,正當放棄時,扭頭一轉就發現在我左手邊🤦‍♀️



王家大院是著名的明代清咸豐年間的歷史建築,是一個典型的四合院式的建築群,佔地10畝左右,主人曾是山西鹽商。相傳,一代佳人陳圓圓曾在山海關王家大院原址小住,所以王家大院是山海關地區首富,佔據整個山海關近一半的區域。院內共有18個展廳,每個展廳的風格樣式各有不同,上萬種展品,無論是傢具茶具,還是針織衣衫等等都保留這歷史古人的生活。



王家傳說故事

大清末年,戰亂四起,民眾紛紛流離失所。王家原本世代住在山西太原,此時為了逃避戰亂和飢荒,不得不舉家東遷。一行進入山海關城內,天色已晚,眼看又要露宿荒野,遇一老翁,便上前詢問附近可有棲身之處,老翁笑而不語,用手向左前方一指,就飄然而去。王家人順方向不多時,就看到一座破廟,年久失修,蛛網密布,傳說夜裡常有鬼神出沒,因此無人敢住。

一家老小連日趕路早已疲憊不堪,盤纏也幾無分文,能棲身就是好地方,顧不了許多,便和衣睡下。王家主人剛進入夢鄉,忽聞幾位老者的聲音:「施主,你終於來了!」這聲音似近似遠,洪量低沉,王家主人趕緊睜開眼睛,只見眼前浮現三個盤腿而坐的仙人!老者接著說:「這附近的百姓一直到很遠的地方擔水喝,你若好心積德行善,就幫助他們挖口井吧。」語音剛落,三位仙人霎時遁去!



王家主人瞬時睡意全無,神清氣爽,只覺是神靈在暗中指點。便借月色連夜挖井,掘地九尺仍不見水源,本性憨厚的他只打個盹兒,又起身繼續挖井,直至終見水源!欣喜之下,人已精疲力竭,倒在土堆上睡著了。一覺醒來,只聽家人喧嚷,你猜怎麼著?原來昨晚挖井之土悉數變成了黃燦燦的金山!王家人頓覺神靈庇護,全家老小對南跪拜謝恩,逐定居此地經營生意。王家人本著忠厚傳家,吃苦耐勞的精神,很快從小本經營,發展到咸豐年間做鹽運、邊貿生意,直至經營錢莊、票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但為人行事卻越發樂善好施,連對討飯來的窮苦人也待若上賓。

一晃過了數年,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王家老小已經歇息,忽聞叩門聲,只見門外立著三個衣衫襤褸的老年乞丐。王家主人忙把三人請入,並讓夫人下廚烹煮食以解三人飢寒。三人狼吞虎嚥後,比劃著要睡覺,主人一想外面天寒地凍,逐安排客房歇息。次日僕人送早餐時,卻發現已人去屋空。僕人忙清點物品,分毫未差,卻發現在他們睡過的床上留有三個金佛,主人恍悟,原來這是佛祖來考察我的品行來了。為了答謝佛祖,王家主人從此天天燒香拜佛,當地百姓尊敬地稱他為「王三佛」,隨後王家生意更加日漸興隆,終成為遠近聞名的富商巨賈,號稱山海關「南半城」。



山海關夜間接新娘的由來

現在山海關一帶沿襲著一個特殊的習俗,就是百姓娶媳婦,聘閨女,誰也不在白天大張旗鼓地辦事,都是天不亮偷偷地把媳婦接到婆家來。是為了躲避當時的惡霸「金頭太子」搶親。現在山海關仍然沿襲著這個特殊的席素是有原因的,它的由來有一個典故:

清朝乾隆皇帝當政的時候,他經常出京微服私訪,體察民情。話說有一天皇帝查閱地圖的時候,留意到山海關,這可是一處軍事要塞啊,有些放心不下。於是,他喬裝改扮,打扮成一個商人,騎著一頭健壯的烏黑小毛驢,前往山海關私訪。

當乾隆皇帝一行來到山海關西門外時,忽然天昏地暗、電閃雷鳴,下起了滂渤大雨。這一行人,人生地不熟,正在不知如何是好之時,只見迎面匆匆跑來了一個小男孩,小男孩看見幾個外鄉人無處可去,又大雨瓢潑,好心的說:「這麼大的雨,幾位快到我家裡去避避雨吧。」,小男孩兒點著與他那年齡不相稱的大腦袋說:「快走吧,都澆濕啦。」說著,牽著乾隆皇上的驢就往家裡走去。

來到小男孩的家中,母子兩人熱情招待,小男孩還冒雨去河裡捉了十幾條鯉魚,程母為客人做了香噴噴的高粱米飯,鯉魚燉豆腐。乾隆皇帝,仔細打量著身旁這個小男孩兒。只見他腦袋大大的,頭髮油黑程亮。兩個又黑又亮的大眼睛挺有神的,很是招人喜歡。又兼著眼前的孤兒寡母生活清貧,唸這母子兩一片熱心,便要收程大腦袋為義子。程大腦袋改緊跪下,連著給乾隆皇帝嗑了三個響頭,算是認下了這個乾爹。

不久,乾隆皇帝回到北京一道聖旨送到山海關,封程大腦袋為御兒乾殿下,賜二品烏紗帽一頂。縣太爺不敢怠慢,親自送聖旨和烏紗帽到程家。又奉旨在城內北街,大興土木,為程大腦袋建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太歲府」。從此,娘倆就生活在太歲府。吃穿不愁,享盡榮華富貴。



時間推移,日月如梭,程大腦袋漸漸長大,但是他不但沒有學好,還交了一群狐朋狗黨,並且仗著自己乾爹是乾隆皇帝,連縣太爺的懼怕自己的勢力,更加的無法無天,成日裡就會欺壓百姓,為所欲為。在善良的程母管教下,程大腦袋有所收斂。但不久程母病逝。從此,程大腦袋無人管束,更加變本加厲地欺壓百姓,危害地方。

老百姓對他恨之入骨。暗地裡都罵他。程大腦袋知道後,不但不怕不悔改,反而更加的變本加厲,更加的猖狂。他甚至還下令:無論哪家娶媳婦嫁閨女的,都要經過太歲府,都要經過他的同意,新娘子必須由他親自過目,要看看新娘子漂不漂亮。如果有幾分姿色,就先由他來享用,等他厭煩了才准許新人成親。這樣一來,老百姓們娶媳婦、聘閨女,誰也不敢在白天大張旗鼓地辦喜事了,只能在夜間偷偷地把媳婦接到婆家來。這樣好些家庭才避開了災禍,但是仍然有人家遭殃。很多姑娘受辱不過,跳河自殺。這樣數年下來,不知有多少民女死在程大腦袋手裡,民怨沸騰。

說話間也巧,這一年春天乾隆皇帝的妹妹路過山海關,一行走到太歲府附近時,程大腦袋又將轎子攔住,他掀開轎簾,一看是一位如花似玉的美人,不禁垂涎三尺,剛想伸手,一個耳光扇來,直打得他眼冒金光,哇哇亂叫。上來兩個金瓜武士,金瓜擊丁,當場斃命!乾隆皇帝念及當初他真是一片孝心!但也是罪有應得,自作自受。給程大腦袋一個全屍,就鑄了個金頭和屍體合葬。

雖然金頭太子不在了,但是當地老百姓仍然沿襲著夜間娶親的習慣。這一習俗至今流傳。



在參觀完山海關古城區後,我便搭著車來到海防城:寧海城和入海石城。
寧海城位於南海口附近,是一座典型的海防城堡,該城東牆和南牆與長城主體共用,各面城牆除北牆外均用灰土夯築。



北牆和西牆各開1座城門,南城牆上修建有澄海樓,澄海樓樓上懸掛有乾隆御書匾額「澄海樓」和孫承宗所題「雄襟萬里」,樓前有一塊古「天開海岳」碑。
澄海樓樓下留存有清代定遠炮台的部分三合土牆體,長12公尺,寬3.5公尺。



入海石城即長城在寧海城以南伸入渤海的部分,俗稱老龍頭。此段長22.4公尺,寬8.3公尺,高9.2公尺,建於原生礁石之上。

「老龍頭」一度被認為是長城起點,但其實這裡只是最東側的關隘,而非東側起點,1990年在丹東虎山發現的虎山長城,經考古專家確認才是明長城的東端起點。



長城從誕生之日算起,經歷了大約2500年歲月滄桑,春秋戰國時期群雄爭霸,各國築長城以保衛領土和求得安寧,後歷秦、漢、北朝、隋、金及明,長城的修築始終不斷,在中國歷史上,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朝所建長城長度都超過5000公里,是名副其實的萬里長城;萬里長城蜿蜒起伏,分布在中國東起遼寧,西至新疆的15個省、市、自治區,見證著古老中國的風雨及輝煌,一部中國長城的歷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史詩。 



海神廟位於老龍頭西邊300公尺處,坐南朝北,伸入海中130米,可以說是和渤海零距離親密接觸。海神廟由牌樓、山門、海神殿、鐘樓、鼓樓、天后宮、觀海亭等建築組成。



因為時間有限,就沒有去角山長城走走了,但也走了不少有名的地方,看看當初吳三桂鎮守的關隘,看著歷史帶給這裡的痕跡,想像著各個時代的紛紛擾擾,最終也只是徒留下遺跡。



✤本文收錄在兩萬五千公里的回鄉之旅 走海陸從倫敦到臺灣系列文章
✤文章收錄目錄:環遊世界 - 亞洲之旅 / 東亞地區 / 中國大陸 Chin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