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是中國古代保存最為完整的皇家園林,原名清漪園,始建於公元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1888年重建並改用今名。
頤和園主景區由萬壽山、昆明湖組成,總面積300.9公頃,水面約占四分之三。園內現存各式宮殿、園林古建近7萬平方公尺,並以珍貴的文物藏品聞名於世。1961年成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頤和園的票價並不貴,聯票才60人民幣而已,可以參觀頤和園之外,還能參觀蘇州街、德和園、文昌院、佛香閣等景點。
雖然剛過國慶連假,但是北京的各個主要景點基本都是滿滿人潮,頤和園光買票入場就花了我不少時間了。
(點圖可放大)
頤和園整體面積還蠻大的,基本上一整天要走個徹底有點困難,但可以把一些主要景點都逛遍沒什麼問題。
從北門進入後,先是看到蘇州街,如果買的是聯票的話,就可以憑票入場了。
蘇州街街頭“買賣街”,是後湖兩岸仿製江南水鎮而。清漪園時期岸上有各式店鋪,如玉器古建店、綢緞店、點心鋪、茶樓、金銀首飾樓等。店鋪中的店員都是由太監、宮女妝扮。皇帝遊幸時便會開始“營業”。
後湖岸邊的細節處店鋪於咸豐十年(1860年)被列強焚毀,1986年重建。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乾隆帝下江南,到蘇州遊歷唐代白居易修建的七里山塘,回京後在頤和園後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樣修建了蘇州街。
整個頤和園,我覺得蘇州街最讓我驚豔,居然能在北方蓋出具有江南風味建築,果然做皇帝就能夠任性~
四大部洲,乾隆年間興建的藏式宗教建築群,分別為“南瞻部洲”、“北俱盧洲”、“東勝神洲”和“西牛賀洲”。聯軍焚毀,整改後的定型是1980年按原樣修復的。
仿照西藏扎囊縣的著名古寺桑耶寺,為漢藏風格的宗教建築群,居中為漢式建築香嚴宗印之閣,內供藥師、如來、阿彌陀三尊佛像,香嚴宗印之閣四周環繞藏式的四大部洲殿、八小部洲殿、日殿、月殿、四色塔。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中的普寧寺布局與此相似。香嚴宗印之閣下原為須彌靈境殿,1860年被焚毀,未修復。須彌靈境殿前為松堂,是一座長方形廣場。
昆明湖是清皇家諸園中最大的貝殼,湖中草長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一個湖心。這三個島在湖邊島擁成鼎鼎而堅挺的布列,象徵中國有傳說中的東海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西堤以及堤岸上的六橋是意識地座 橋仿杭州西湖的蘇堤和“蘇堤六堤”。的組成部分。
長廊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後被英發聯軍燒毀,光緒十二年(1886)重建。長廊東起邀月門,西至石丈亭,共兩百七十三間,全長七百二十公尺,枋梁上還繪有人物、山水、花鳥等各種彩畫八千多幅,是中國古典園林中最長的遊廊。長廊中間建有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依山臨水,以排雲殿為中心,向東西兩邊對稱地展開,將分佈在萬壽山前的建築連成一氣。
清華軒,前身為清漪園時期的五百羅漢堂,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今仍存八角形水池、漢白玉石橋、乾隆御製平定準噶爾碑等遺物。光緒重修頤和園時,在羅漢堂的基址上建成了這組前後兩進的院落,取東晉謝混《游西池》“水木湛清華”的詩意命名,前後院之間有遊廊相連。
此處原是乾隆為他母親60壽辰而建的大報恩延壽寺,慈禧重建時改為排雲殿,是慈禧在園內居住和過生日時接受朝拜的地方。“排雲”二神字取郭自璞詩出,但見金銀台,比喻似在雲霧繞繞的仙山瓊閣中,神仙即將露面。從枕望去,排雲殿與雲牌雲門、金水排橋二宮門連成層層殿的一條直線。
從制高點上俯瞰整個頤和園,大陸國慶剛過不久,但原本湛藍的天空逐漸被霧霾籠罩,能見度也越來越差,看不了太遠的距離了。
佛香閣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時按原樣重建。閣結構為八面三層四重檐,通高36.44公尺,聳立於20公尺高的石造台基上,氣勢雄偉,是頤和園全園的構圖中心。閣內供奉有銅鑄金裹千手觀世音菩薩站像。像高五公尺,重萬斤,為明代萬曆年間所造,在八根貫通全閣上下的承重鐵梨木擎天柱的襯托下,美妙莊嚴,熠熠生輝,有極高的文物和藝術價值。
頤樂殿建於光緒年間,是專供慈禧太后看戲的大殿,殿內正中設有慈禧太后看戲的寶座。
館內設有六個專題展廳,陳展了上自周商、下迄晚清數以千計的頤和園精品文物,品類涉及銅器、玉器、瓷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器、漆器、家具、書畫、古籍、法瑯、鐘錶、雜項等,涵蓋了中國傳世文物的諸多門類。由於頤和園特定的皇家環境,這些藝術品代表了當時最好的工藝水平,許多珍品在當時即為國之重器;館中還陳展了部分清代宮廷生活用品,它們與帝后生活密切相關,具有突出的歷史價值,是中國皇家文化最具真實性的物證。
從制高點上俯瞰整個頤和園,大陸國慶剛過不久,但原本湛藍的天空逐漸被霧霾籠罩,能見度也越來越差,看不了太遠的距離了。
佛香閣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時按原樣重建。閣結構為八面三層四重檐,通高36.44公尺,聳立於20公尺高的石造台基上,氣勢雄偉,是頤和園全園的構圖中心。閣內供奉有銅鑄金裹千手觀世音菩薩站像。像高五公尺,重萬斤,為明代萬曆年間所造,在八根貫通全閣上下的承重鐵梨木擎天柱的襯托下,美妙莊嚴,熠熠生輝,有極高的文物和藝術價值。
寶雲閣銅殿是清朝帝后祈福誦經之所,乾隆二十年(1755)建成。銅殿通高7.55公尺,重207噸,其樑柱、斗拱、椽瓦、匾聯等全部構件,均為銅鑄,採用中國傳統的“撥蠟法”和“掰沙法”工藝鑄造,並將其表面處理成蟹青冷古銅色,具有極高的科學和藝術價值。
1860年清漪園遭英法聯軍火燒洗劫,寶雲閣的十扇銅窗流失海外。
1993年,與中國有長期交往和友好的美國史帶基金會在其董事長莫里斯.格林伯格的領導下,出資從歐洲私人藏家處購回流失的銅窗,並捐贈予頤和園。
德和園位於頤和園萬壽山東麓,始建於光緒十六年(1891年),歷時四年建成,前後四進院落,建築面積達3900餘平方公尺。其中三層的大戲樓巍峨高聳,是中國古代宮廷對樓之最,慈禧太后看戲的頤樂殿高大軒敞,陳設華麗。
另有當年王公大臣看戲的看戲廊,以及慶善堂及配殿等。當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常在此觀劇,晚清一大批名伶在德和園舞台上唱做技藝得到進一步錘煉和規範,促成了中國古代宮廷戲劇演出的最後一次高峰的形成。德和園大戲樓成為中國京劇發展與成熟的重要舞台,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頤樂殿建於光緒年間,是專供慈禧太后看戲的大殿,殿內正中設有慈禧太后看戲的寶座。
文昌院位於頤和園文昌閣之東,是中國古典園林中規模最大、品級最高的文物陳列館,也是我這趟頤和園之旅最後參觀的地方。
館內設有六個專題展廳,陳展了上自周商、下迄晚清數以千計的頤和園精品文物,品類涉及銅器、玉器、瓷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器、漆器、家具、書畫、古籍、法瑯、鐘錶、雜項等,涵蓋了中國傳世文物的諸多門類。由於頤和園特定的皇家環境,這些藝術品代表了當時最好的工藝水平,許多珍品在當時即為國之重器;館中還陳展了部分清代宮廷生活用品,它們與帝后生活密切相關,具有突出的歷史價值,是中國皇家文化最具真實性的物證。
頤和園是清朝三山五園中保存狀況最好的一座,也是清朝,乃至中國帝制社會史上最後修建的一座超大型皇家園囿。此外,頤和園還是自漢武帝建章宮首創「一池三山」模式以來,最後一座、以及僅存的一座保留著這種模式的宮苑。此外,由於規劃於清朝的鼎盛時期,這段時期也是中國古典園林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因此頤和園/清漪園積澱深厚的中國園林文化傳統,成為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集大成者。凡舉中國造園藝術中的山水規劃、借景、驀擬、對景等手段,都在頤和園中得到體現,其氣魄之壯麗甚至超過平地起造的圓明園和山地構築的靜宜園,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登峰造極之作。
頤和園
地址:中國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
電話:+86 10 6288 1144
網站:www.summerpalace-china.com
✤本文收錄在兩萬五千公里的回鄉之旅 走海陸從倫敦到臺灣系列文章
✤文章收錄目錄:環遊世界 - 亞洲之旅 / 東亞地區 / 中國大陸 Chin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